【南方日报】钟南山院士坐镇,10位顶级专家为重症患者远程会诊

2020-02-06

“把患者的CT拿出来看一下。”“今天早上有拍片子吗?”“右下肺有空洞形成,是否有感染?”……

1月29日下午,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东10位顶级专家为5例分别收治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商讨治疗方案。

这是广东首次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远程会诊现场讨论。

参加首次远程会诊的专家们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5家医院。他们有重症医学专家、呼吸科专家和传染病专家,绝大多数都曾经历过抗击“非典”战斗。

患者是否可以撤离ECMO?是否需要更换抗生素?患者应该使用多大剂量的激素?围绕这5例重症患者的病情,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坐镇在远程会诊系统的镜头前,84岁的钟南山笃定如山,声如洪钟,条理清晰地分析患者病情,提出诊疗意见——

“病人目前还不能撤离ECMO(体外膜肺氧合)。”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SRAS中使用的效果不明显,建议不用。”

“用莫西沙星(一种抗生素)时需要非常小心。”

会诊中,钟南山说,要警惕目前所使用的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要跟武汉方面的救治专家联系,征求他们的诊疗意见。他还提醒当地医生,“专家会诊的意见很重要,现场的观察也很重要。”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广东集中了最强的医疗专业力量开展患者的医疗救治。临床救治专家执行“三线值守”制度:“一线”专家驻点救治,“二线”专家巡诊,并组织钟南山院士等“三线”专家对疑难重症进行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随着疫情发展,广东确诊的危重症患者增加,有个别患者确诊时就是危重症,救治压力增大。在“三线值守”基础上,广东还定期组织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对疑难重症病例进行远程会诊,实现常态化。

“作为医生,我们要尽力降低病死率,这也是疫情防治工作的关键。”钟南山说。他表示,目前针对冠状病毒的药物还处于摸索中,自己“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密切地观察病人。

参与会诊的专家之一、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长雷春亮告诉记者,钟南山院士带领专家组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不仅给当地医生和患者,也为疫情救治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18时25分,会诊结束。钟南山为大家鼓劲:“大家继续努力,加油!”此时,他已经持续工作了整整6小时18分钟。

【记者】李秀婷

【摄影】张梓望 张迪 郑一见

报道链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1/30/c3036860.html?colID=2147483647&firstColID=1374&appversion=6300&from=timeline&date=bnVsbA&layer=2&share_token=

2020-01-30